您现在的位置: 缤纷校园>> 教育摄影>>
    教育摄影
5秒
(0/0)
作者:王夏峰 | 来源:本站原创 | 查看:| 发布时间:2021-11-10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暂无简介

【摄影师简介】

王夏峰,男,陕西潼关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省级会员提升班二期学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吉祥坊体育 摄影家协会理事,吉祥坊体育 教育摄影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潼关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渭南教育映像执行主编。

潼关古城水坡巷简介

史料记载,明隆庆四年(1570年),潼关城内除了城墙上雄伟宏大的建筑外,还有街巷多达50余条,纵横交错,盛极一时,而历史上南大街第一巷——水坡巷被保存至今。水坡巷坐落于古潼关城南门附近,整个巷道呈“V”字形,全长836米,东高西低,巷道中间经过多年的排水和泄洪冲刷,形成“一河两街”的水街格局。巷内有明清时期古民居、古桥、古井和古树等历史遗迹,体现明清时期街区风貌和“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

整个巷子以现代民居建筑居多,砖混结构为主,但巷中还现存一些明代建筑,多建于明洪武年间。在三门峡水库修建期间,当时的潼关古城属于淹没区,但由于水坡巷地势比较高,一些居民不愿迁出,所以还较多地保留了古巷建筑的风貌。部分建筑是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期所建,其建筑形式、材质和色彩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风貌。由于当时资金和建筑材料比较匮乏,当地群众用拆掉的古城砖和城楼材料建设新宅院,所以水坡巷内的不少建筑是用城墙砖砌筑的。

在巷道正中斜躺着一棵苍劲有力的古槐,当地人称“乾隆槐”亦称“龙槐”。史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高宗弘历皇帝巡视潼关,行至水坡巷中段沈氏民居门前,欣赏其庭院雅致而亲手植下这棵槐树,被后世子孙保护至今。抗日战争时期,树身曾遭受炮击所损,树体腰弓背曲,但却凌空跨巷延伸,枝繁叶茂,树下巷道可容平板车通过,堪称一景。

每到夏秋季节下暴雨时,东边高处的洪水就会倾流下泻,长年累月,巷道中间被冲刷出一道深深的沟痕,整体走势像是一面大坡,这是“水坡巷”名称的由来。另一说,明朝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在这一带同朝廷官兵进行过激烈的巷战,几经鏖战,兵士血流成河,所以叫作血泊巷。后来,巷子里有一赵姓大户人家,嫌其名字不吉利,故而改名为水坡巷。而这两种不同的说法,都承载着水坡巷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

水坡巷作为古潼关城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民居街巷,向人们展示了古时期的建筑形制和人文风情。目前水坡巷被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印记,而且也见证了潼关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彰显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