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缤纷校园>>

专家语录

新的转向:优质学校群建设新思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佘林茂 张新平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5日 09:01:36 点击数:440 次 字体:

近年来,全国有越来越多省份和地区在义务教育公平建设上迈出了重大步伐。由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国义务教育长期以来的“塑造教育”“竞争教育”“诊治教育”,或将开始转向“优势教育”,这将是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步入的一个新样态或者说新常态。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所从事的主要是一种“塑造教育”。这种样态的教育,深信教育特别是教育者的作用,特别强调作为教育者代表的教师和学校担负着改造受教者的责任,也具有重塑受教者的权力和本事。“竞争教育”的体制化和规模化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种样态的教育尽管依然相信教育的巨大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路径和方式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它秉持受教者是独立的能够自主负责的主体,教育的作用与功效需要通过受教者个体的比拼和努力才能表达出来。“诊治教育”似乎一直贯穿于建国以来的中小学办学施教实践中,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改进”渐行于我国中小学以来,它就有了愈加广泛的受众和影响。诊治教育坚信受教者是有毛病的、缺失的、不足的,是懒惰的和容易犯错误的个体,教育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敏于发现受教者的缺陷和失误,进而督促和帮助受教者祛除这些弱点和错误。

在这几种教育样态背景下,优质学校建设背后的逻辑或者说思路难以摆脱这样的窘境:问题的解决与改进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要义,个体学校的发展模式陷入竞争性思维之中,学校中的重要主体(校长和教师)容易固化为问题解决者或医生。

所以,在强调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原则下,顺应当前“优势教育”的未来样态,优质学校群建设可以走一条思路完全不同的欣赏型探究路径。

“欣赏型探究”是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大卫·库珀里德(David L. Cooperrider)及其同事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组织变革发展的系统思想和方法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欣赏型探究是一种以优势为本的能力建设理论,核心是要增进系统内成员有关对话的生成能力,改进人们的交谈方式,特别是关注人们采用的隐喻与叙事,开展支持成员最高价值和潜能实现的各种行动。它为改变长期以来的聚焦缺失、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校建设惯习,导入了新的思维和动力。为优质学校建设全力发现优势、展开梦想、精心设计和实现目标,开辟了一条培育正能量的积极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正切中了时代的症结。正如实现中华民族希冀的“中国梦”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一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同样需要聚合更多的正能量。欣赏型探究路径作为优质学校群建设的新思路,就是要将学校建设与发展,推向充满正能量的学校变革之路。

同时,在欣赏型探究思路的指导下,优质学校群建设在强调每一个学校“优势挖掘”能力同时,更关注区域“集群机制”的建设能力。每个学校都不再把其他学校当作竞争对手,而是视为合作伙伴。只有当这个区域的所有学校都成群联片地发展起来,形成真正的“优质学校群”,这个区域的学校教育,才可能具有促进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时时想着如何使其他学校良性发展的校长、教师,才是更有远见和教育情怀的。

当前,国内以欣赏型探究思路推动优质学校群建设的教育实践并不多见,但也有所尝试。比如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与无锡北塘合作开展的“优质学校建设行动”项目,在6所学校长段试验,采用组织变革发展中的“欣赏型探究”这一崭新视角和方式方法,通过对学校管理者团队、班主任团队和骨干教师团队的分期培养,坚持欣赏型探究的4D循环周期,即发现(Discovery)、梦想(Dream)、设计(Design)及实现(Destiny),推动了区域教育特色与品牌建设。就像无锡刘潭实验学校刘云锋老师用“理性的窗”对欣赏型探究所做的隐喻:“欣赏型探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帮助我们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审视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基于问题,不唯问题。让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倾听儿童的声音,根据儿童的需要变革或完善我们的教育。”

基于已有教育实践经验与理论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欣赏型探究推动优质学校群建设,可以包括4个方面的内涵,同时这也是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4个维度:第一,生成性的学校理念旨在表明,优质学校并非一个简单的固化实体,不再简单地采用传统的办学规模、建筑设施、办公设备、教学名师等硬性条件来考量学校,而是重视突出话语、对话、欣赏、梦想、合作在优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彰显学校组织的意义建构和内涵建设特征。第二,追求卓越的课程教学意在强调,学校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持高期望并促使他们获得成功和高水平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至少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在某个领域或某几个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旨在勾勒,学校在人、财、物、事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效率高、质量优、紧密配合的分工协作系统。学校人员饱含热情和激情,各项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运行。第四,富有支持性的外部环境重在强调,义务教育优质学校不是孤岛,在孤岛上也建不成优质学校。优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策体制的支持、政府财政和社会投入的支持、社区家庭的支持、社会舆论和公共文化的支持。

(作者:佘林茂、张新平,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编辑:郝士挺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