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6024605/2019-00198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渭南新闻网 发文日期 2019-08-16
名 称 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丨环境美了 游客来了
文 号 主 题 词 环保 整改 环境 来了
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丨环境美了 游客来了
  “以前站在巷道里,这头望不到那头,全被猪圈和厕所占满了。如今经过村里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后,宽敞的水泥路建到了家门口,环境好了,生活幸福多了!”50多岁的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村民李安全提起现在的生活乐呵呵地说。
  “以前旱厕臭烘烘的,现在用上了抽水马桶,随手冲一冲,干净又轻松。”村里的老党员丁凤英说。
  “不仅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我们还在废弃多年的砖瓦厂上建起了和园,我们村最近还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在一到周末节假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村民马三才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
  近日,记者走进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提及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的赞叹。
  群众发自肺腑点赞的背后,是全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铿锵步伐。
  三年前的垃圾场如今已成“聚宝盆”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市住建局环卫处处长吕东奇如是说,“在乡村,有最美的天,最美的水,最美的田园。生态之路,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可持续之路。”
  和家卓村就是走生态旅游发展的生动实践。该村下辖6个自然村,共有村民488户2150人。全村耕地面积4900亩,其中果园2000亩。随着美丽乡村工作的有序推进,村里逐渐形成以和园为龙头的乡村旅游热,这彻底让和家卓村翻了身。
  说到和园,该村第一书记宋倩苗自豪地介绍说,自2018年5月和园试运营以来,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业27人。带动30户群众在和园创业,其中贫困户3户,带动群众增收280万元。2019年,和园被省人社厅授予“全省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和“全省就业扶贫基地”。
  如今这个村民的“聚宝盆”,三年前,还是一个废弃的砖瓦厂。
  “砖瓦厂废弃多年,种地不长草,渐渐就成了垃圾场。”回忆起三年前的村里情况,村党支部书记马俊说,不仅是和园,以前村里旱厕不改,“五堆”不拆,门前杂草垃圾不清理,村内杂草丛生,垃圾乱堆乱放。
  面对这样的局面,和家卓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立足村情实际,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始终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村委会多次召集村民开会,就村庄垃圾、污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决议征求大家意见,并通过座谈会、入户调研等方式摸底,带领群众拆除屋外旱厕,清理门前“五堆”,彻底进行了卫生大扫除。
  作为包联部门,白水县委组织部协调交通、林业、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争取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公厕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镇村组织实施,党员群众筹工筹劳,共同推进饮水安全、巷道硬化、村庄绿化亮化、环境净化美化等。
  “和园试运营的时候,通过党员干部包片,广泛动员村民筹工筹劳,节省10余万元人工成本。这就是我们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体现。”宋倩苗介绍说。
  村企合作共建田园综合体
  “打扫完屋子再请客。”环境美了,投资旅游发展的企业也来了。“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合作共建田园综合体。紧密结合精准扶贫、依托自然生态,和家卓村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开拓创新,由村集体发挥资源优势以土地入股。同时,由政府扶持、企业投入、村民筹劳、量化股份,通过专业化运行,依托陕西省第一个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白水“四圣文化”为主题的“和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全力打造江南“梅”景,建设“和美家园”,实现“文化+旅游”“文化+产业”高度融合,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频共振。
  正是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产业、生态、人文、景观、科技在和家卓村达到高度融合,彻底让和家卓村重生。
  如今,村民健康生活意识普遍提升,从“等靠要”,变为主动监督,自觉维护村容村貌,自觉监督维护村基础设施,浇灌养护各自门前花草树木。
  “这么美的环境,可不能让它如昙花一样。”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贾国智说,“环境美了,游客才会玩得舒心,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最近又有一家当地的餐饮企业入驻和园餐饮街,同时村里还要举办和园首届美食文化节,我们村里到时候又是人山人海,我还要组织老党员义务巡逻呢。”
  2017年以来,村里集体经济累计收益36万元,先后三次为贫困群众优先分红16.48万元,为其他股民分红10万元。
  漫步和家卓村,和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乡村路上从白水县城和周边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整洁的巷道两旁,一盏盏路灯和地灯,让夜晚的乡村多了些色彩。
  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已成为和家卓村发展旅游的靓丽名片,也托起了全市村富民强、安居乐业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