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6024605/2018-00303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陕西日报 发文日期 2018-11-28
名 称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绿色发展
文 号 主 题 词 深化 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
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是,随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进入瓶颈。我国高度重视粗放式发展引起的生态问题,并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体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锐意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面貌焕然一新,我国也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步入新时代,我们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破坏生态环境事件,这些事件也较易引发社会问题。这不仅是生产方式、技术水平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文化与制度层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激励和约束,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落实到社会各方面;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不断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目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我们要从市场机制、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着手,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到实处,提高改革的执行力,释放改革活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实行专职专责,通过立法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责边界,避免相关部门互相推卸责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按照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和监管权分离原则,精确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精确划定国土空间及量化控制资源使用,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商业化模式,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的公众参与模式;抓紧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金融、财政、人口、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制定要体现绿色发展要求。此外,还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可持续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生物圈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以及消解、容纳环境污染和自我恢复的生态承载力。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技术创新滞后等原因,污染排放、能源消耗等环境指标在高位运行。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分配方式,建设包括绿色发展体系在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求我们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理念和做法,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一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二是以绿色环保为前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绿色化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环保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就是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加快推动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中央对生态环保领域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冬民 周盼盼 亢佳欣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